【逢甲通識】資料、社群、大協作:零時政府的數位革命逐字稿/高嘉良 

錄影網址: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8xUn9JO_8

(6:09 片頭影片)

主持說明:同學的報告越寫越好,上禮拜評分有往上拉,這禮拜主題越來越明確,大家可以寫得更深入,希望大家寫的不是只有技術報導講者說什麼內容,希望看到的是聽完內容和反芻跟生命經驗未來關懷結合。我們會定期公布寫得好的同學,可以觀摩。各位就定位後 standby。

6:12

主持

各位老師同學,在我教書生涯裡第壹次跟這麼年輕的老師同台,知道高嘉良老師的舉手(有些舉手)今天我以學生身份在這裡,他懂的東西我不懂,我瞭解一下資料,高嘉良老師1981年出生,我已經?蘇州好幾年,年輕、聰明、有能力、對社會有關懷。今天小高老師(我是老高老師)是台中一中畢業,資優保送台大,對社會國家政府的關注,有很多新的想法,以前臨時政府那個臨,現在零時政府這個零,有意思。希望政府能變更透明,才是民主法治的基本要件。民主法治社會力基於有民主法治素養的公民。大家熱烈掌聲歡迎高老師

clkao

感謝老高老師邀請跟介紹,今天尼泊爾發生大地震,我是高嘉良,二十年左右都寫程式。先講一個尼泊爾的協作例子。

大規模開放協作的近例:尼泊爾震災後開放街圖

這兩天最大的事情是尼泊爾震災,現在大家在網路上開始畫開放街圖(Open Street Map),用衛星圖把尼泊爾的地圖描畫出來,全世界有一千多人一起畫地圖。基於OSM開放街圖專案,地圖很重要是所有救援的基礎。

開放街圖有個子團體叫做 Humanitarian OpenStreetMap Team(HOT) 專門做人道救援,把地圖切成小方塊,開放群眾認領任務,把路網畫完。點進去發現太大了可以再切小。震災後,24小時內有百分之九十已經畫完,綠色是有人確認過,很快大家協作把他完成。

台灣鄉民也參戰。(問現場)大家有上PTT嗎?不多欸。PTT上雨蒼寫了教學,很多人轉載資訊,捐錢之外可以做一些資訊基礎建設,讓現場的人可以比較快展開救援工作。截至目前為止,全世界大概有1300個人參與過畫圖,畫了 2 萬多條路、3 萬多個建築,先建立基本資料後可以再上面標註。1300位裡面來自台灣的有60-70位。

對開放協作的質疑

真的可以這樣每個人都畫圖嗎?有人會說衛星判讀有專業啊。

有個網站叫維基百科,有新的媒介讓大家產生新的內容就會有意義。在開放街圖,大家可以參考衛星但還是要看實際狀況。國際紅十字會發信到 HOT 群組,說他們現在要去尼泊爾,出發前要取得一個最新可以離線的版本,人道製圖已經被國際救災組織用在…了。災前災後不一樣,災前那邊有村莊,災後去沒有,就知道慘了。

全球鄉民畫地圖 -- 過去的救災經驗

2010年海地大地震跟菲律賓颱風都有類似經驗,衛星圖出來大家可以做前後比對。DigitalGlobe 公司寄信給…說已經有災前災後的圖,但災後雲多還沒辦法有清楚的圖。國外許多媒體報導,台灣也有一個媒體說蔡英文提出開放街圖計畫,但其實開放街圖2005就有了,還好台灣媒體把大家訓練得很好,大家聽聽就好了。

大規模協作證明有效

大規模協作在國際救援組織都已經證明有效。協作和合作不同,合作兩個人講好,三個人、五個人…溝通就開始複雜,整間房間要一起合作,每個人都要認同才能做事。協作是先定義好一個一起做事的方式,你認同就可以自己加進來,不用跟誰講好、不用簽法律文件,降低門檻,讓大規模協作可以發生。很多新工具讓大規模協作變得可能。

回到正題,零時政府是來亂的嗎?

(以下g0v創立故事)

[中略]

政治是什麼?是眾人的事……騙你的,政治是資源的分配。說是眾人的事你就覺得跟自己沒關係,但說是資源的分配就跟你有關係了吧?

[中略]

Q: 早上還要上班,用下班時間做,為什麼有這個動力?

A: 像是為什麼有人要去寫維基百科...比較看電視、休閒的時間,這個是九牛一毛的... 看電視的時間可以做幾十個維基百科。我們身處的時代是很特別的,可以把剩餘的時間累積起來,共同協作屬於某個更大的事情,就可以做出成果來。

Q: 開源、共享的概念,會不會有人盜用?

A: 開源就是要讓人用,所以會讓使用條款很單純。如果只要註明來源就可以用,成本很低,那合理使用就很方便,何必去「盜用」呢?像是 Facebook 和 Google 是競爭關係,但他們會在小的專案上開源協作,不只他們兩個,讓別人也都可以使用。

Q: 做這個OpenSource Project的過程中,遇到印象最深刻的技術困難是?

A: 想必是資工系的學生吧。這是有一個標準答案的:想名字,還有什麼時候要清快取。

Q: 在台灣 2300 萬人就這麼大的力量,在大陸十三億人口是不是力量更大?

A: g0v.cn 是否允許?這不是人口規模的問題... 你可能去申請這個[網域]名字,不止是查水表,可能就被消失了... 他們在環境議題上,有些人的公民意識開始滋生... 不無可能,只是沒有那麼快。

Q: 沒有資金,如何維持伺服器的運作?

A: 維運上,免費的資源很多。GitHub 就是免費的靜態網頁內容空間。有需要的人再去租一個 server,但成本也非常低。遇到大規模的支出,如果真的有需要,我們成立了一個 ocf.tw 開放文化基金會。有點像 Code for America,他們像訪問學人制度把人送到政府裡。我們目前還沒有這個計劃,但是 ocf.tw 是由許多社群一起成立的,未來可能有各種各樣的計劃。

Q: 加入團隊,需要的是技能呢?還是想法呢?

A: 都 OK,最重要的是「你想要解決什麼問題」,如果剛好你有相應的技能就組隊,如果沒有的話,就把想解決的問題「坑」畫清楚,具體化到這個程度,讓路過的人能看到可以做的事情,像把立法院的圖畫成網頁。也有很多人在這裡,學到各種不同的專業。在 g0v.us 黑客松,各種人都有,有人做高能物理... 好像可以組隊發射火箭了。

Q: 我是會計系的,是要拿到執照才能參加嗎?

A: 我大學沒畢業耶... 你覺得事情有意義、現有的專案可以直接參加,那就可以加入。會計相關的... 像是打逐字稿、訪問、我們會切成 3-5 分鐘,雖然用不太到專業技術,但是消磨時間的好辦法。

Q: 開源和大數據的關係?

A: 大數據主要是說單一一台電腦難以分析,另外是說不取樣訪問,直接以全部的資料做分析。沒有太大的關係,除了大數據運用的工具很多是開源的,所以你不用很多軟體經費,也可以自己試著熟悉這些工具和使用。

Q: 網路實名制的看法?[逢甲大學黑客社業配~ 我們會辦黑客松喔~]

A: 網路罷凌,目前是否已經違法?如果違法,是否真的一定要用實名制才能執行?我覺得實名制並不是最好的辦法。網路可以匿名,也許你不用對匿名的言論太認真。Snowden 匿名爆料就好啦,可是他得站出來說就是我,大家才會當它是一回事。維基百科、開放街圖,當它形成的方式不同的時候,我們對它的要求是不一樣的,而不是去硬套以往對「地圖」、對「言論」的架構。

Q: Open University 在談社會責任時,是非常重要的議題。您們對資料的態度是什麼?資料是否也會造成笨蛋和暴民?

A: Data is Political。這個資料的產生、取得,本身就有政治性了。我們處理資料的態度像是寫論文,中間每一步的源碼都要開放,所以有人質疑時,我們可以請他加進來。舉例來說,有個專案叫立委投票指南,裡面有「脫黨投票」的統計。它在呈現上像是正面的... 但也有人說這不一定是好事。在公開討論後,我們會加上警語,或是提示說只是做原始資料的呈現。所以我想難以完全避免掉不中立的問題,但可以持續朝正確的方向努力。

Q: 在應用方面,這些數據可以導向正面的方向嗎?除了呈現資訊之外,其他的、下一步的應用?

A: 現在已經超正面了我覺得... 每個人的觀點可能不同。好比說有人做某黨黨產透明化,這算是正面嗎?我們是去中心的,所以大家不用都同意什麼才算正面。我們進行的方式,讓它的內容和過程是開放的,反而可以避免「只有某種看法才是正面」,讓不同立場的人可以利用同樣的資料上做事。

Q: 立法管制網路言論?

A: 不太可能。如果真的要立法,會變成「使用匿名軟體就違法」,這一方面不太可能,二方面我也不覺得這是好的解法。

Q: 零時政府做了很多政府該做的事,像服貿搜尋... 政府會不會更被動?變成只給資料?是不是可以更倡議政府多做一些事?

A: 這兩個不是互斥的,科技進展太快,很多事政府沒有想到。我們是 show what’s possible,像「求職小幫手」,可能所有違反勞基法、空污等等,可以變成手機響起來說「你抵制某某財團,建議不要來此消費。」但這就不像是政府該做的事。所以釋出資料可以是政府主動的功能,應用則是民間來做。

翟本瑞: 有想法,心動不如行動,行動就可以改變這個世界。十年前有一個研究,我們的結論是「台灣大百科不要做,花了十幾億,一點意義都沒有」,不如列出維基百科哪些條目要改善,找人去改善。

另外一個建議是,如果藝文活動在申請公部門支持時,每次你的申請、報告,都轉成網頁,就有一萬五千多筆資料,可以加值運用,但後來這個建議沒有聽進去... 政府有在進步,但很需要助緣,g0v 讓政府看到許多事民間可以做得更好。更重要的是協作:規則、格式講清楚,其他單位自然可以加值運用。附帶提一點,黑客社的同學剛說要辦黑客松,Innovator’s Space 夢種子空間之後也會支持學生做各種活動。這個時代,不再是學校、老師規劃好所有活動,而是給一個場域,讓有想法的同學可以集合力量,有一個平台讓老師、同學願意共同來做這些事情。從 g0v 的角度,今天高老師提了做出什麼,還有什麼可以做。在網路時代,用大家零碎的時間、創意和巧思,就可以讓一個人的無力感、兩個人取暖、透過人數的集結,成就事情。只要你有夠好的構想,協作平台、群眾募資,這些就是讓你們這個時代的夢想,可以成真的機緣。有夢,就要行動,各位就是沒有人,每個人都跨出一步,這個夢就會實現了。

CL: Cathedral and Bazaar 這本書,當年講的是軟體開發社群。現在 Open Government「開放政府文選」這本書也可以參考。也可以參考 A Thousand Platforms 「千高原」這個社會學的想法。新型態網路行動可以看 Shirky 的兩本:Here Comes Everybody、Cognitive Surplus。開放街圖、維基百科、g0v 都是好例子。民享「for the people」這個時代已經不受歡迎了。重點是「with the people」就是用新的科技和思維,去改變政府和人民的關係,讓政策的制訂和執行可以變得更好,而不是幫人民做到所有的事情。

老高: g0v 三年了,它有無限的可能,力量來自於所有的人,可以改變所有的社會結構。他會變成如何?我們不能也不用去預測。「With」這個想法,我做個註腳。有讀過大英百科的請舉手... 我在念書的時候,我覺得擁有一套大英百科是我的夢,但只有圖書館買得起 17 大冊。我念完書回台灣,真的買了一套,不過是買盜版的... 已經過了法律追溯期了... 簡直是鎮家之寶嘛,已經 30 年了還在我家,印刷幾可亂真。同學們這麼年輕,已經不需要做這種事了。大家都用維基百科了,不懂就上網查。很多學生,甚至研究生的報告,都是參考維基百科來的。最大的差別就是維基是開放,是協作的。大英百科仍然有價值,是專家們花了許多時間做的,我建議大家有空還是可以去圖書館翻看看。這個 With 的概念也適用,不是維基 against 大英,而是人類文明不斷演化、不斷突破,這個歷程很好,但並不是二分、對立的概念。大英百科 20 年修一次,當然現代會覺得太慢了,但過去的資料仍然是有意義的。各位運用的能力比我們過去強,像 g0v 也有批判的力量,但也是 with,是讓我們有更多的選擇。

CL: 貢獻貢獻、齊來貢獻、一起來貢獻。把一個想法放在大家看得到的地方,加入想要解決同樣問題的人,一起討論。歡迎到 join.g0v.today 一起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