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曝光下的學運 Sunflower Movement under the Spotlight @ g0v summit 2014

more info: g0v summit 2014 hackfoldr

現場直播網址 (live url) http://youtu.be/tZ1CBIqsz8A

錄影紀錄網址 (video url)

照片紀錄網址 (photos url)

↓文字轉播、線上討論↓

去中心化之下的主流媒體角色

一、野百合

學運雖有造成壓力,但召開國是會議的臨門一腳是廣告的刊登-媒體十分重要。

李登輝等人原本就希望改革勢力能壓過黨內保守勢力,並非因看到報導就出動良知,據陳守國推測,是因猜測廣告刊登代表中國時報的表態而備感壓力,進而批准要求-結束動員戡亂、召開國是會議。

二、媒體

1.有使命感的電視台老闆不多

一個主流媒體的立場到底是怎麼形成的?一個媒體當然不是單一的,而是一個複合體。影響這個媒體的方向的,是老闆,其政治主張會形塑媒體。(舉例蘋果、自由)中國時報,其實底下的人還是一樣的,但是老闆換了,它的方向就換了。老闆會基於政治的立場,一方面是利益考量,這兩方面有衝突,但是會有某種折衷與妥協

高階經理人是否會有角色?有。看他和老闆的互動關係。與內部同仁,將有折衝,但基本上是被壓縮(政治立場)。

2.整個新聞部的同仁,他們的政治立場會很多元。以前我們編輯部,每個編輯桌子上的旗子都不一樣。你只要言之成理,都可以見報,但不可以顯露你的政治立場。但是能有多自由?還是要看老闆的鍋蓋壓得多緊。

3.新媒體與主流媒體,在這此學運有很多有趣的互動。

很多有見地的評論是從新媒體出來的。

三、野百合v.s太陽花

野百合的具體政治收穫較太陽花多,訴求有立刻得到回應,太陽花的作用較發揮在點醒世人的注意力,是一個再啓蒙的過程。

重要結尾

新媒體與主流媒體出現有趣的互動。新媒體以網路為例,提出犀利有見地的評論對主流媒體產生啟發。對於主流媒體的批評也對其呈現壓迫,所以大家還是會跟著(網路)走。主流媒體崩解去中心化。野百合是有政治影響力,太陽花比較沒有,但最重要再啟蒙的過程,影響深遠。

傳統媒體作為媒介、行動者與獲益者

slides url

我自認為是傳統媒體。我要談的是傳統媒體今天在運動中作為媒介與行動者,甚至是獲益者。

中性的守門人(反映現實) vs 參與性的鼓吹者(公眾的闡釋者)

傳媒與運動的定義。在我們的專業領域中,會遇到各式各樣的領域的人,每次都會質疑我們媒體到底是旁觀者,中立的,還是參與者,鼓吹者。其實在西方 60 年代就做了定義,Cohen 當時做了一個調查,區分這兩種角色。主流是中性的守門人,但是認為自己是有立場的參與者也不少。在西方一直是以中立為主流,但到了60年代受到很大的挑戰。我們知道60年代在反戰和種族議題上,媒體如果謹守中立的位置,受到的挑戰非常大。突然間,參與性的鼓吹者這種地位就強勢起來了。

在東方是完全不同的脈絡。1899年,還有五四運動的時候,我們的媒體一開始發起就是在鼓吹某種理念,它在運動中不會是中立的角色。

所以我們可以重新理解,媒體的角色應該會是怎麼樣。但這裡的前提是,媒體是站在權力的對立面,是站在弱勢的一方。否則我們不會定義它是媒體。(而會是宣傳部門)

傳播角色的再更新:  取代、創新、變更

取代作用

社會使用媒體為常數,只有犧牲舊媒體,新媒體才能興起。推到極致就是「科技決定論」。 

在西方一直有這個論辯,就是電視出來以後,新聞會怎麼演變。推到極端就是科技決定論,比如麥克魯漢認為電視出來以後會把書本埋掉。

所有有一派主張新媒體會取代舊媒體。

為什麼我們要討論這個?因為今天我們討論太陽花之後,新媒體出現,傳統媒體角色會如何變化?我要強調我們遇到的不是新問題,過去我們也面對過。未來這邊的各位,也會遇到未來的媒體取代你們的角色。

有一派認為不是的,新媒體沒辦法取代舊媒體,反而會幫忙舊媒體創造新的角色,刺激它們的發展。

折衷看法是,新媒體確實會取代一些舊媒體,但也會使舊媒體改進-創造新功能,帶動舊媒體內部的更新。

在這次太陽花學運中,我認為不管是刺激的,是折衷的,對舊媒體的影響都很大。

學運新媒體: 

主流以外的聲音? (你們就是主流,認為學運新媒體不是「主流以外」的聲音,主流媒體和新媒體在主要的方向上是一樣的。) 

與主流媒體之爭? (主流媒體有高度進入門檻,新媒體進入門檻低。殘酷面來說,新媒體無從與主流媒體爭),主流媒體不會跟學運新媒體競爭,因為主流媒體會希望新媒體茁壯,來帶動主流媒體創新,或是開拓更大的領域

最後我要講一個俗氣的東西,為什麼叫「獲益者」,它的名跟實,有實證嗎?所謂的名,我們講成是影響力好了,或是閱報率,收視率,點閱率。這是今年七月,學運後,由世新公佈的,閱報率分佈。我們報紙由外部的 ABC 稽核的,是62萬份。

講到這個我就必須提到,太陽花學運對傳統報紙有多少。過去我們專業經理人,要去跟資方溝通,要發展電子媒體的拓展會遇到很大的問題。資方會說電子媒體的廣告還沒有穩定,所以要讓別人先去衝,之後我們再進場。結果太陽花學運以後,

4/8 老闆同意電子報改版。

因為太陽花,讓老闆決定讓電子報更新。電子報點閱率成長 5 至 6 倍。

這是非常實際的,一個運動跟(主流)媒體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就是運動帶動了主流媒體的改變。

廣告實益:

同樣的篇幅會提高廣告費(最低調到 15% 以上),為什麼可以這樣做?因廣告量足夠,調整期間也就是太陽花學運期間(4/1)。

實體v.s電子報的競合

報紙的閱聽者是35歲以上,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報紙銷售量沒掉,35歲以下多閱讀電子報-->分眾、外擴  (但A報的是年輕人跑去讀免費電子報,紙本從 50, 60 萬份掉到 30 萬份)

目前傳統媒體最重要收入的還是紙本廣告。

E論壇的同步新聞寫作

slides url

我很慶幸有些原本我要講的,沒有跟傳統媒體的概念對照,可能很難理解。

我們內部其實也在討論,什麼是新媒體,因為我們覺得,其實沒有新過呀。要揭露事實,這點從來沒變過,只是我們用的媒介可能不一樣了。

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新聞e論壇如何從台大的作業上傳平台變成新媒體。

3/19,主流媒體呈現的是學生在議場內喝酒、穿著清涼....好像沒有媒體認真講,為何學生要抗議、訴求是甚麼。主流媒體為了搶時機、收視率,主打腥煽色,新聞所學生覺得跟議場內所見不符、疑惑,所以集結

3/23,行政院事件當晚,只有新聞所學生在現場,事後主流媒體的報導,都改寫、取自E論壇-->凸顯主流媒體力有未逮,E論壇補齊缺失的功能

學生因無記者證,常被主流媒體記者白眼。與主流媒體動不動就"驚爆"訴諸情緒性的報導方式,E論壇的心情是書寫朋友所在的現場所發生的事情

平行化寫作,所有人都可以看到文章-->80、90人同時寫稿、審稿-->因為是免錢的和燃燒熱情才辦得到(傳統媒體無法這麼做-搶時機、獨家)

新媒體、老價值

查證比第一時間的爆料重要。有嚴格的編輯台是一件美好的事。內涵是不變的,改變的只是形式。

太陽花的國際媒體宣傳

slides url

從翻譯米糕到國際媒體作戰部隊的進化。

合作是王道~一起進入「偉大航道」的夥伴們。

中國是進擊的巨人!國際媒體關注與我們發出去的強烈訊息

社會運動中的開源新媒體嘗試

slides url

本次要分享的是g0v在學運期間做的事

Hacker:用不同方式去解決問題的人/黑客松

318資訊透明馬拉松:320有牽光纖,從青島東把光纖網路牽到立院二樓,是後來媒體組對外宣傳的主要網路,以避免斷線失去訊息對運動造成傷害,一開始是想讓網路暢通以便內外連結通訊,在二十四小時內完成。建立入口網站g0v.today,把相關網站連結納入。

3/23 g0v機動直播組出動,wimax+腳架成為移動的直播(如:SNG)

3/26公民記者證產生器 (如:新聞e論壇記者所遭受之疑慮),依照釋憲613號解釋文。在直播的公民記者是一種臨時、浮現的狀況,用個別媒體的型態去詮釋他所看到的事件,同時也提供Ustream直播教學,演化了各種形式: 地下電台+獨立媒體+...等草根媒體型式,像是公民選台器。6月公民直播平台

bottom up 由草根形成,可能形式多元、需要更多討論,而開源社群的討論亦是全程公開,可經由外界檢驗或後續改進。

十年來蓬勃發展的台灣開源社群

最後,雖然有人說g0v像是突然冒出、在學運打開知名度,其實這是十年來台灣開源社群蓬勃發展的結果。2002/推廣部落格! Jedi++ 台灣部落格之父

G0v並不是媒體: 開源、開幹(do it)、開花

hackfoldr

將任務切割至小份-->方便大家認領

但後來有人來搗亂,所以編輯權有限縮

先切割,再收割。

3/26 公民記者證產生器

簡易完成SNG

公民直播平台 inLiveTW

(TBD)從衝進去到擠出來

slides url

從衝進去到擠出來 

議場內的學生如何對應媒體

3/18學生在無預告的情況下衝進去立院,319才形成媒體組,當天早上八點開第一場記者會,後來還分成議場內、議場外媒體組,後來合為 同一組

媒體應對事件:(媒體對運動的影響)

議場內的生活守則、抽菸有特定區域、男生女生不能睡在一起之類楚門事件。

王金平與郭台銘來訪:媒體成為傳話筒。

4/6 退場聲明:退場會議開了二整天。晚上六點確定退,一個小時內寫好稿,預定八點發,但七點多就被發佈到批踢踢。可能是內部有人發出?或被滲透、監控?

自由時報和壹電視對學運比較友善。

flyingV募資:紐約頭版廣告

媒體組補足的是傳統媒體無法補足的部分,且我們永遠不缺現場,問題是現場真正發生的事情與報導出來的內容之間的 gap 要怎麼接合,並讓35歲以上的人收看,而非只在網路的同溫層內取暖

帆廷:第一個衝進去的人,當時沒有媒體在旁。退場時,這兩人卻必須壓後,以免被媒體堵在門口,無法出來-->媒體的造神

媒體與學運議程座談

slides url

沃草雨蒼提問:

  1. 媒體環境差,是否因為媒體記者缺乏工會? 
  2. 傳統記者對於網路環境不熟悉,不瞭解如何與新媒體互動?
  3. 新媒體雖進入門檻低,但要面對台灣殘酷環境
  4. 是否有好的商業模式讓新聞e媒體、沃草等新媒體經營下去?為何傳統媒體在經過長久之後會變成這樣的媒體?

陳守國

如何在環境變遷(高工時等)之下,保持新聞專業與理想?傳統媒體先前也有相互審稿,許多專業機制運作,但隨著記者數目減少、待遇條件惡化,有人開始不回來討論、將網路抓的東西當新聞等,喪失理想。

鄒景雯

新舊媒體間的聯合-藉由一項太陽花運動,在舊媒體間衝撞出原本在內部無法衝撞出來的改變,新媒體何不嘗試與舊媒體有連結,引起原本每天忙碌無所改變的舊媒體之注意,進而改變?

少數業者壟斷的媒體環境,讓新聞能被廣告金錢控制。

吳宗泰

公共媒體的形成需要大家的參與,每個人都有責任(點閱率人人有責)。媒體識讀的重要,大眾閱聽素養的提升。

不要只批評記者素養了淪陷,也要想想記者所受到的待遇,許多記者真的是累壞了,只希望學生趕快離開。

第一線記者在現場前五天還很挺學生,但之後可能是累了,只想學生趕快退場。記者的情緒 vs 專業之間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