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計畫緣起
我國實施「開放空間」的政策,用意在對大規模建築基地,鼓勵開發業者(建商)提供開放空間供公眾通行或休憩使用,以增加都市綠地面積及休憩活動空間,並給建商增加容積作為獎勵。公寓大樓社區的開放空間應視同公共財,供社會大眾使用。
開放空間的爭議在於,許多豪宅建商申請「蓋寬廣高樓的容積獎勵」後,卻”沒有依法開放、或將依規定應設立的開放空間告示牌藏匿於草堆中”,將依規定建築物之外,一樓周遭的步道、庭院綠地等依規定需對不特定人開放、其他的「非住戶」也都可以使用的「公共空間」,變成住戶專享的「私有庭院」(富貴路霸)。
開放空間各縣市規定互異,不過顧名思義,就是在社區規劃一處無阻礙、能夠自由通行的場域,通常是植栽綠化、人行步道,偶爾有遊憩等其他類設施,也曾包括最具爭議的『頂蓋型開放空間』(新北市一○一年改為原則不給予獎勵),例如新北市板橋區的國家世紀館,包含『沿街步道式』、『廣場式』、『頂蓋型(大廳)』,三種開放空間類型一次滿足,堪稱開放空間生活博物館(導覽介紹圖文)。
二、爭議案例
開放空間各縣市規定互異,不過顧名思義,就是在社區規劃一處無阻礙、能夠自由通行的場域,通常是植栽綠化、人行步道,偶爾有遊憩等其他類設施,也曾包括最具爭議的『頂蓋型開放空間』(新北市一○一年改為原則不給予獎勵)。
信義區豪宅「台北信義」 開放空間爭議
★爭議:跨年夜在開放空間的出入口處放三角錐
→北市政府回應:勸導改善,屢勸不聽再開罰
★爭議:民眾向建管處查報單位檢舉,官方卸責
→北市政府回應:因隸屬負責區域不同,才會有該現象發生,民眾只要撥1999接建管處,任一單位都會紀錄檢舉地址
★爭議:
.移動式植栽高度近300公分
.花台高度50公分
→設置灌木樹叢要低於100公分,花台高度要低於45公分,會要求管委會改善
資料來源:《蘋果》採訪整理
三、idea
但是知道的人不多,所以大部分的豪宅開放空間仍然很少有外人進入使用。所以,希望這些資訊能做成網頁(視覺化)或LBS APP達到真正的開放空間資訊開放。
而對這個網頁或App的想像是,可以看到就近的開放空間名稱、所在地、目前有多少民眾在那邊(在那邊的人可以用類似打卡的功能)、那個地點是否有舉辦活動(可在各地方建立活動資訊)。未來,一般民眾可以以這些法定的公共空間作為散步、野餐、靜坐、公民會議的地點。
data
app
台北市有將建築使用執照詳細資訊 open data ,這邊列出如何從使用執照中判斷出有包含開放空間:
(以下先從 84年至99年間核發之建造執照涉有開放空間現已完工之建案名冊 找出哪些使用執照有開放空間,再去看內文是否有規則可以判斷)
1.豪宅公共空間未開放 喊拆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091125/32114504/
2.新北6豪宅 霸地1365坪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30421/34967226/
3.〈中部〉假開放空間? 議員要求全面清查豪宅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627109
4.違規封開放空間 豪宅「拆玻璃、圍紅龍」 http://news.tvbs.com.tw/entry/516510
5.開放空間不開放 豪宅樹叢阻隔遭檢舉
https://tw.news.yahoo.com/%E9%96%8B%E6%94%BE%E7%A9%BA%E9%96%93%E4%B8%8D%E9%96%8B%E6%94%BE-%E8%B1%AA%E5%AE%85%E6%A8%B9%E5%8F%A2%E9%98%BB%E9%9A%94%E9%81%AD%E6%AA%A2%E8%88%89-050023336.html
(4.27更新)
6.論 「失控」的都市容積,http://www.twce.org.tw/twce/paper/pdf/693.pdf
7.豪宅開放空間 圍3米植栽擋道擺三角錐封入口 民轟官方卸責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property/20140120/35590388/
8.建商狠撈容積 開放空間偷走你我權益
https://tw.house.yahoo.com/news/%E5%BB%BA%E5%95%86%E7%8B%A0%E6%92%88%E5%AE%B9%E7%A9%8D-%E9%96%8B%E6%94%BE%E7%A9%BA%E9%96%93%E5%81%B7%E8%B5%B0%E4%BD%A0%E6%88%91%E6%AC%8A%E7%9B%8A-011732825.html
10.【敬請開放獎勵容積之評定與核計等相關資料集】與回覆狀況
11. 開放空間,群眾回報與 mapping 初步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