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轄區內公有可建築空地資料研判
本筆資料特性,研判列舉
特性一:公有
特性二:使用分區
- 本批資料只收錄可建築用地的分區,本統計表所稱國有可建築空地係指本市轄區內無建物登記且使用分區為以下 10 種使用分區之國有土地:
- 「住宅區」(含住宅用地)
- 「商業區」(含商業用地)
- 「住商混合區」
- 「工業區」
- 「專用區」(含各種專用區)
- 「娛樂區」
- 「業務設施區」(含業務設施用地)
- 「產業服務區」
- 「一般管制區」
- 「聯合開發區」
- 其他例如坐落在雜項用地、道路用地、農業區、保護區..等使用分區的土地,就並未收錄到這批資料
- btw 使用分區也是會有變更的機會,例如目前是保護區的公有土地,透過行政程序,也是有機會變成住宅區。近期的案例:薇閣國小事件新聞
特性三:空地
- 理論上,這批資料是沒有建築物登記的,所以實際的現場理當沒有建築物
- 但有時候有些公有地有所謂的「侵占」,這部分就要細緻地來討論。因為台北市自從國民政府來台後,非列管眷村、公教人員住宅周邊衍生的聚落...等等,公部門的默許、協助興建,也都是可查證的實情。
- 當然,也是有惡意侵占至今的案例。至於為什麼要惡意侵占,某種潛規則是,先侵占,再優先合法承租,再優先承購公有土地,等等的私有化且獨佔化的意圖。
特性四:資料時間
- 注意這批資料本身的擷取時間,例如:
- 地號會重整
- 土地重劃
- 土地使用分區是有可能會變更的
- 公有地是有可能賣掉的
- 過一段時間後,該公有地也可能已興建建築物
呈現上可發揮與注意事項
衛星圖
- 呈現上,用衛星圖來查看這筆資料是最好的方式,使用者就可以直接了解地上的現況,例如是不是有大樹、該筆土地周邊的狀況..等等
- 衛星圖的年份也需要考量
行政區與鄰里界
- 目前會先同時呈現台北市 12 個「行政區」的邊界,讓使用者同時映入眼簾
- 至於「里」,技術上可行,若有覺得需要再討論
連續相鄰地號
- 相鄰地號能否整合成一塊?
- 以及是否適合顯示成一塊,但保有單筆資料內容
(截一張實際案例圖來討論)
例如:松山區台北學苑,近期開發新聞(中國人壽標下地上權141億˙70年)
面積搜尋
- 若想要用該筆土地的面積來搜尋的話,級距如何設定?
- 以及,如果是實際位置相連接的兩筆以上的土地,是要分開被檢索、還是說可以允許有實際相鄰實情的土地們,一起被檢索?
經營管理單位搜尋
資料位置
原始資料:excel 檔案位置
http://data.g0v.tw/group/%E5%85%AC%E6%9C%89%E5%9C%B0%E5%A4%A7%E8%A1%8C%E5%8B%95
地圖化 by ronnywang
地圖化+土地形狀呈現+所有權單位呈現+面積呈現
https://github.com/g0v-data/POP-data/tree/master/taipei